海市蜃樓 Ⅲ 編者序 縱觀「海市蜃樓 ⅠⅡⅢ」集所收錄的三百多處案例,除了看得見的硬體建設之外,背後看不見的生態系統與思維模式,往往是造就公有設施閒置的主要原因,上至政府以新自由主義為前提的開發政策,或是以選舉利益為考量的固票綁樁模式,下至民代護航、黑道圍標等「回扣文化」暗盤,而那些買空賣空的政商蟑螂、外行領導內行的規劃者,巧妙地穿針引線於政黨利益之間,無怪乎「蚊子館」層出不窮,「孓孓館」蠢蠢欲動;長期如此,政府縱有活化政策,也是亡羊補牢、疲於奔命。 往上游追溯原始成因,與政府所謂的「敉平城鄉差異」、「創造就業機會」、「發展地區產業」、「提昇國際水平」政策有關,以上口號都是奠基於經濟成長的思維產物,追求富足安康的社會無可厚非,但在市場經濟掛帥的前提之下,能搏得亮麗數據作為政績才能轉化為選戰籌碼,那些無法被量化與數據化的抽象文化價值,往往被冷冰的損益報表所掩蓋。因此,在創造產值與爭取選票的基礎上推動有感政策,往往只能藉由「開發獲利」、「幸福許諾」迷惑個別族群,而許多不必要的開發甚至過度開發,往往抹去了個別區域特殊的歷史記憶,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反而流失了自身的主體性與價值觀,閒置的「蚊子館」正是典型代表,它失去的不僅是空間或稅金而已,更賠上了政府形象與人民的信任。 就實際營運及執行層面上來看,也存在著許多好大喜功的盲點, 政府為了平衡城鄉差距,經常喊出「一鄉鎮一 ╳╳ 」、「一縣市一 ╳╳ 」 ... 等雨露均沾的口號,但一窩蜂熱潮與剪綵活動過後, 許多 設施的實際功能開始慢慢空轉,或與當地常民生活習慣脫節,於是留下了廢棄的游泳池、乏人問津的地方文化館、空曠無人的市場、無車停放的停車場、滯銷的直銷中心及交流中心 ... 。主管機關事前欠缺總量管制,事後又缺乏逐年退場機制或輔導轉型計劃,導致越來越多的「蚊子館」充斥全國各處,成為尾大不掉的財政包袱與民怨。 其中尚可發現因工程延宕而閒置多年的案例,除了人謀不贓導致停擺之外,尚有督導單位不力、廠商變更設計、原物料上揚追加預算、承包商破產跑路 ... 等狀況,以往由廠商圍標後以最低價得標,間接導致工程品質瑕疵,致無法驗收並取得使用執照等狀況屢見不鮮, 近年來雖部份工程採行最有利標決標,也推動了評鑑機制, 包括選擇優良廠商、採統包方式、精進履約爭議之調解仲裁機制、善用資深公務員擔任評選委員、推動反貪腐 ... 等措施 ,但工程爭議還是時有所聞 。 近年來,政策大力推動文化展演設施,因大部份經費使用於「資本門」,導至許多文化場館空有豪華硬體,卻因「經常門」過低、專業人才缺乏,導致營運開銷超過能力所及,千篇一律的樣板化展覽方式也缺乏吸引力;許多新設立的場館自身難保,無力形成區域統合的套裝行程,形隻影單、孤掌難鳴;要不就是肩負過多政策宣導或顧及政府形象,導至這種「歌功頌德館」一般民眾興趣不大。而名不符實或名過其實的館舍在所多有,加上開放時段比照公務人員作息,在經營文化場館的時間概念上與民情相左;此外,由於宣傳管道大多為公家單位內部通路,較難打進一般民眾生活,整體效能有待積極運作。 至於政府新舊機構交接後所遺留的老舊建築物,有些已劃定古蹟或歷史建物,但因缺乏經費及方向,只能任憑閒置;加上古蹟或歷史建物的保存、維護及活用存有爭議,導至修而不用、用而不專,徒損文化價值。有些原本閒置的空間為了向上級交差、為了活化而活化,往往治標不治本,導致閒置空間再次閒置;有些雖改換名稱、巧妙地進行形式上的活化,但消極運用、掩人耳目,並非良久之計。 目前中央政府雖已展開全面活化措施 ( 見附錄一 ) ,但各縣市政府未能有效掌握轄區內的閒置清單,又要如何籌資整治?目前五都僅有少數造冊列管 ( 見附錄四及五 ) ,許多地方上的重大案例 ( 見附圖 ) ,連執政當局都不甚清楚而置若罔聞,而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互踢皮球也在所多聞 。雖然公共工程委員會曾表示將從源頭控管存有閒置疑慮的設施,無奈礙於各方壓力,被擋下的五十三件「孓孓館」悉數復活,監督全國公有閒置設施的公共工程委員會 ,在行政案組織改造後,業務將歸併到國家發展委員會、財政部和交通建設部 ,在政府組織改造的業務交接過渡期,相關監督機制 ( 尚有監察院審計部 ) 的分工若協調不良,是否會導致日後「蚊子館」益發猖獗,值得政府有關單位密切注意。 姚瑞中寫於 2013 年九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