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er 主辦︳陝西省文化廳、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和西安美術館 Ministry of Culture, - 西安美術館XI’AN ART MUSEUM, Xian 陝西省文化廳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 Silk Road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 Supporter協辦單位︳MUSEUM OF SITE環境藝術館… Curator 策劃︳MOST (Andrew Lam) 參展藝術家 Andreas Guskos (Athen-Greece)安德烈亞斯·古斯科(雅典-希臘) Bai Ye (Xi』an-China)白夜(西安) Chen Chieh Jen (Taiwan-China)陳界仁(台灣) Conny Zenk x Matthias Hurtl x Daniel Aschwanden (Bern-Switzerland) 康尼·澤克x 馬賽厄斯赫特x 丹尼爾·阿希旺 (維也納) DaDa/ Andy TAM (Zhuhai-China)達達(香港/珠海-中國) Donna TAM (Hong Kong-China)譚倩婷(香港-中國) Frank Chan (Hong Kong-China)陳復(香港-中國) He Libin (Kunming-China)和麗斌(昆明) HYBRID SPACE LAB (Elizabeth SIKIARIDI X Frans VOGELAAR;Athens-Amsterdam-Berlin-Germany)混合空間實驗室 伊麗莎白·斯奇瑞蒂X弗蘭斯·威格拉(德國 荷蘭) Jiang Zhi (Beijing-China)蔣志(北京) Joein Leong (Macau-China)梁祖賢(澳門-中國) Jose Drummond (Lisbon-Portugal)若瑟·狄莫(里斯本-葡萄牙) Kay Beadman (London-England)凱梅林(倫敦) Lee Tal (Incheon-S. Korea)李脫(韓國) Lisa PARK SoYoung (South Korea) x Minka Stoyanova (America)麗莎· 樸素央x 邁卡·史托娃諾(南韓-美國) Liu Qing (Xi』an-China)劉青(西安) OAHGNOH IELNAY – Yan Lei-Hong Hao(Beijing-China)顏磊 洪浩(北京-中國)2001. Robert CAHEN (Paris-France)羅伯特·凱恩(法國) Rochelle YANG (Taiwan-China)楊宜瑄(台灣) Rolf Hinterecker (Cologne-Germany)羅爾夫•亨特瑞奇 (科隆-德國) Victor WONG (Guangzhou-China)黃宏達 (香港/ 廣州-中國) William FURLONG (London-England)威廉·弗隆(英國) Xu Tan (Shenzhen-China)徐坦(深圳) Yao Jui Chung (Taipei-China)姚瑞中(台灣) Zoran Poposki (Macedonia-Hongkong)普波斯基·佐蘭(馬其頓-香港) 策展背景Background 《絲路︳世界想像旅程silk road︳PORTAL TO THE WORLDS OF IMAGINATION》是具有前瞻性、展示全球化下,想像廿一世紀未來海陸絲路城市的一項國際新媒體視覺文化展覽。當中沒有仙人掌、駱駝、茶葉、青花瓷器、敦煌佛像、絲路文物等的陳設,或任何直線的歷史想像和連繫。 展覽集中在反映歷史文化古都「西安」,在生活全球化、高新科技化的壓力下,有可能成為全國轉變最大、發展最具阻力的高端文化城市。展覽構思正在這時代︳城市的基本矛盾中,在「保育」及「轉化」兩平行,但卻迴異的發展路線上,所作出的急切思考。 展覽預告昔日繁花燦爛、衣香繽影、冠蓋雲集、車水馬龍的政經古都,也就是「絲綢之路」的起步及終結城市。今天正飛達擴張、急速轉變成為帶動本土、陝西,以及絲路周邊生態發展的一個結合多種文化生活和歷史傳統共存的發展區域,醞釀轉化成為西北一個國際創意產業、文博藝術中心。在急競移動的新舊絲路板塊中,藝術由靜謐的歷史文脈進入移動狀態。它籍歷史起航,協助建構具全球視野的新國際跨文化交流都會。展覽以作品讓公眾作自我形像的重新審視、讓城市作自我文化身份的重新建立,既隱喻其經濟文化的一些未來,也想像關中高新科技、文化狀況的別樣可能。文化在未來想像中沈澱過去;藝術在回憶歷史中蘊釀將來。國際雙向、古今中外的交流將衍生多軌的城市文化身分,釋放平衡的發展密碼,醞釀有文化底蘊的另類現代化城市模式,樹立新的城市標簽等。展覽的跨媒體數碼文化,在進一步奠立西安作為富實驗性絲路城市模式的樞紐和先導位置。在古歷史文化的燦爛光環下,美術館作為鍵接國際藝術社區、對外開放的文化陽臺,將配合城市當下和未來轉化的生態,以軟件文化為西安提速、為國家拓展國際文化大都會間的藝術連線。在急切回應建設「新創意經濟帶」、「新絲綢之路」背幕下,此展覽利用包融性豐富的「想像背幕」,來展示「當代新媒體視覺文化」。這將有助於西安製造公眾和作品、絲路城市和絲路城市之間的持續對話。 絲路︳世界想像旅程 旅行創造經驗,經驗建基於現實;現實有已知的範疇、知識、經驗和感覺;「想像」為未知的提供解讀和推測,為經驗提供意義的完整,為存在可見的、不可見的、未知世界的,創造認知的輪廓。(Roger Scuton, Art and Imagination, 頁107)有「想像」便有行動,從中國漢代(公元前206年)至近當代,文化行旅逢山起旱、遇水登舟,水陸並進的由西方東赴中土,或由東方通遊西域。在戈壁大漠中的歷史行旅,就是在旅行經驗和未知世界中遊走;艱苦的行旅生活不能避免遁入空洞的「想像」,而遊走的現實就是要尋回所得、步離死亡、早赴極樂土的思考。自古至今走在高崖峭壁上的旅行家、藝術家,他們所面對的未知的領域,當中不乏對本體以外、未知世界,作無底慾望和無盡知識的謀求。 「想像」建基於「想像」。「想像」可同時空擴張,變為找尋新美學、新知識、新智慧的資源開拓;「推敲」變成新意義、新場域的理論探索;「藝術實驗」變成新社區生活、新社會道場的驗證行動。為生存、為生活的慾望人生旅程,也是在妄想和幻想、不存在和冒險中糾葛纏錦。這種精神狀態,正和當代藝術、當代科學的想像和實驗,即「泛生活狀態」不謀而合! 絲路旅程中,有海市蜃樓、幻城喻品;敦煌沙州外,也有風霜雷電、戈壁大漠。文化旅程上,也伴隨著危機、想像和可能;跨境越界的行旅生活就在穿越時間、翻牆越空。旅途上的大城小鎮、留駐點和驛站,有著古今無數、不同領域的冒險家、旅行家、藝術家進行集結聚會、平行對話、溝通分享、危機處理,甚至是資源交易、合作共用…而交流狀態之快,就像蘭亭(公元353年)藝文之聚: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旅程上的交易、轉移,不獨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無形的精神概念。文化開啟了接觸、匯流;建立了無盡的心理上、形而上、非單純的物與物交換。 物盡源起,山外有山,河外有河;過了一山又一山,渡了一河又一河,這就是泛文化、跨界線的藝術探索旅程。「結果」,不是過程的終點,而是另一旅程的開始,又一山河的開拓; 百川匯流,終歸廣闊大海。中外文人墨客,遊走幻像般光怪陸離、色彩繽陳、既本土又區域性的國際絲︳思路歷程,總會遇上更多跨藝術交流體驗、碰撞更多的異文化考驗衝擊。藝術工作在創作過程上,縱橫交錯的穿越「想像」;結果就是項目的優化、提昇和更多的機遇。想像是知識的本源—十三世紀末,意大利旅行家馬可孛羅,對東方和元大都半紀錄、半想像的陸路遊記《東方見聞錄》,啓發了西班牙航海探險家哥倫布對天朝中國的再想像、再起航,以海路探險歷奇。最後,在理想現實和幻想妄想的結合下,哥倫布於1492年發現了北美洲新大陸,改寫了人類的歷史。 藝術中的「想像」,並不是「現實」的對立面,卻是以「現實」作為基礎。《絲路︳世界想像旅程》展覽,以「想像」作為「現實」溝通的方法;它是一個迫視現實,但又容許脫離現實、富想像力的展覽。展覽以影像及視覺語言建構藝術展示、對話的平台。它再現中外藝術家結合經驗現實和未來主義的想像,急切地對全球都市轉化各話題的理解和思考、願景和回答,展覽最終展示配合策展框架,既可以單一又可以多元的新絲路視野。展覽概念當中滲透著現實衍生的感觀經驗、思想式圖像和天馬行空想像性的形式。 展覽展出包括33項個人或組合作品,並包含多件富視覺張力的多媒體流動影像和照片創作,反映了我們無可避免的進入新媒體時代。媒體除有著保存現實、迫視現實的震撼力量,它亦有著新的歷史職能:生產「想像」的新現場,成為「想像」的新載體。正如阿爾俊.阿帕杜尼 (Arjun Appadurai)所謂的「想像之作」的概念,『這些新媒體正在創造一個世界,或是許多個世界;它們不同於我們的生活,卻比那些物質化的生活更真實。』展覽還配合空間建構、環境裝置、3D投射、互動雕塑、油畫、紙藝品、聲音藝術等多種當代媒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