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故宮─從後遺民到後現代」 猶記得那個夏天的晚上,盧老大、南三三的淑美、寶玲,inart的昭賢,還有阿卜極因緣際會地同桌在高雄的素食餐廳。大快朵頤、酒足飯飽後,我們在素食 原來可以這麼可口的驚喜及老朋友久未謀面後重逢之情的催化下,啟動種種有情關照,想像力隨著味蕾奔馳。大家提到阿卜極在師大念書時到故宮所臨摹大師的 十多張作品,幾乎可以假亂真,再看到他現在放棄摹寫之功力,轉而探索人與物在實相外的精、氣、神,不禁對故宮這個文化黑洞提出從南台灣來的驚嘆,「泡 故宮」這個想法躍然於腦中。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在生活的細節中,在世代相傳的台灣遺民情節中,故宮代表著原鄉與原罪的兩面存在意義,故宮的文化符號 也與台灣島上的政治結構之轉換或是土地家園之辯證緊緊相扣,1949年到現在故宮從對前朝的懷念、思鄉、對已逝政治文化的悼亡,轉進到像被打開的「潘朵拉 」,將各種歷史幽靈盡出,成為後現代的符碼,在文化創意產業的大旗下,更有許多年輕世代前仆後進,故宮已不再只是封存的瑰寶,也不是陳年的醬菜,經過 拼貼、轉型、內化、衍異,承載年輕且多元的視界成為後現代奇觀的一個切面。 循著當代藝術家如何看待故宮文化符號的線性發展,「泡故宮」透過後現代的手法形塑一個展覽對於歷史與當下在創作脈絡中的交叉關係與承接移轉,以及藝術現象的多重面向體察與表述。「爻域互動」的「透視國寶」讓觀眾得以零距離接觸故宮寶物,360度全視平常只能隔著玻璃觀看的國寶。梅丁衍的「毋忘在莒」借「谿山行旅圖」以幽默詼諧的手法將沉重的歷史包袱與政治情結化以輕狎詼諧。朱嘉樺「百駿圖」重新詮釋經典,將名作帶出另一個樣態。盧明德的「嘿!我是國寶耶!」加大「翠玉白菜」與「肉形石」的份量,得以巨觀平常只能微視的國寶。陳志良的「蘆雁圖」追隨崔白寫生的細膩捕捉,重現傳統水墨的溫婉情態。阿卜極臨摹的故宮名作出現在inart,快了一步實踐故宮南移的浩大工程。石晉華以「伍毛」點出藝術買賣的殘酷現實,以及市場與美學價值間難以劃上的等號,無法攻破的體系運作和無止境的辯證是否可以在故宮泡出一個完滿結論?姚瑞中的「雲遊圖」改造吳彬「山陰道上圖卷」裡一片曲折山林,悠遊神往於雲煙渺渺中以寄託隱逸避世的心情。陳浚豪以極富個人識別符號的媒材創造當代皴法,郭熙「早春圖」從一片氣象萬千幻化為波光粼粼的「蚊釘早春」。「花靈─華顏」透過林俊廷新媒體的表現,解放了傳統繪畫對情境生氣的物像描繪與觀者單向的靜態觀看方式。黃建樺重寫典故傳說,「空景─孔雀開屏」突顯世代間價值觀與處事上的差異。李二男的「87Birds」讓古畫裡停駐枝頭的鳥兒栩栩如生的振翅飛翔。張立人褪去「故宮仕女」的羅衫,鬆解對古物的神秘想像。江燕妮在「青花系列」上貼覆符號,以物質轉換的手法將現成物深化為情感溫度。謝雅卉變造「清明上河圖」為不合理的時空場景,以衝突感去質疑資訊爆炸與消費問題在全球化運作下的謀合與犧牲。 在大過年時,泡故宮,順便泡茶、泡朋友、泡台灣當代美術史、泡白菜、泡肥肉。年節不至無聊,也同時在『蔡國強泡美術館』未到南部展出,故宮南院又 尚未開幕的這個時間隙縫中,為當代藝術增添一場「蔡氏煙火」,大家開心好過 年。 策展人/張元茜 協同策劃/杜昭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