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訊息 / 2012台北攝影節-影像新視界

2012台北攝影節-影像新視界


展期: 2012-12-07 ~ 2012-12-20
開幕: 2012-12-05
展場: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中四B館 米酒作業廠
地址: 100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2012台北攝影節-影像新視界 計畫緣由: 1839年攝影術發明迄今173年,時至今日迎領科技風潮,數位攝影已全面普及,隨時隨意的生活影像,不論時空、不限階層都能拿起數位相機捕捉,並輕易秀出照片,攝影方式簡便快速毫無藩籬。但,大眾對攝影熱愛外,能否進一步認識攝影藝術? 數位攝影舖天蓋地的熱潮,引起現代人對攝影輕鬆方便接觸,進入攝影即看、即拍、即現的迷人視界,現代人更可特別客製屬於自我的視覺日記。 攝影藝術: 回溯攝影進展,由一般生活照題材,呈現傳統、真實、樸素、典雅藝術面貌,幾十年來攝影光學日益發達,帶動攝影技術變革,相機從機械式手動、演變至半自動型,直至今電子科技日新月異,已不可同日而言,如今進入數位化的時代! 攝影一百多年來演進歷程,創作媒材多元豐富,如:立體實物、複合材料、形色組合、照片拼貼、數位影像等等,當然這要拜資訊科技進步所賜,使攝影的創作藝術空間無限,開啟生活攝影遼闊的視野。 人文故事: 人文足跡是前人留下的歷史,隨著歲月不斷累積,而今我們有豐富的人文生活、可輕易打開歷史的鏡子,和現在生活呼應,帶給人類承先啟後的感動。攝影現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分枝之一,集結過去、現代、未來的生活故事,歲月停格意義,和影像定格目的,記載了生活人文韻事,連結永續的文化傳承。 歷史紀錄: 攝影是最真實的視覺印象,亦是最寫實的影像紀錄。透過昔日的紀錄留下珍貴的歷史圖照。現在的攝影,當下呈現動人心弦之影像,更展現無遠弗屆的景深風貌。因此攝影的影像語言,不限於以平面印象傳達,訊息亦不止於光影瞬息的畫面傳輸。影像留住過去、敘述現在、展望未來,這是攝影紀錄的故事脈絡,以及饒富人文風采的時空定義。 前言: 2012年台北攝影節,源自1991年熱愛攝影朋友在台北三家攝影藝廊的創展活動,主題聚焦於老、中、青三代攝影家眼中之台北風貌,1992年至1995年,一直以本土影像為活動主題,漸次累積國人對攝影藝術之關懷與注意。 1996年始邀國際攝影家作品展,和本土攝影家展,一同研討攝影創作,專業交流產生極大的共伴效用,提供了國內創新的攝影觀念,展開攝影藝術專業互動,一段時間醞釀台北國際攝影節,催生第一屆台北國際攝影節。 1998年第二屆台北國際攝影節,再邀請國際知名攝影家展出,舉辦風景與人合一攝影展,效果佳評如潮。 第三屆台北國際攝影節,適逢西元2000年,邁向二十一新世紀,也是攝影跨越另一個影像新貌的開端,數位攝影正在興起。而本屆台北攝影節,從傳統攝影到數位影像為主題,以攝影進展歷程,來呈現台灣攝影藝術的風貌。 2012年世界藝術已進入人文與科技密切互動世代,尤以攝影從2000年邁入數位的影像,今天生活溝通的元件除語言表達、文字書寫,進入攝影的視覺印象,正是所謂閱讀圖文時代的生活影像視界。2012年台北攝影節,將展開圖文時代閱境、美好生活情意,從而廣為傳播國內攝影發展現況,開創台灣影像文化創意產業,進而擴大台灣攝影藝視野、並向世界發聲。 為影像藝術普及化,推廣生活印相視覺日記化,特舉辦一系列攝影主題活動,期社會大眾攝影掌握新資訊與開創寬廣視野。在數位科技發展,漸漸形成一股人文藝術風氣之際,舉辦2012台北攝影節全民參與,讓台灣文化藝術創意產業蜚聲國際,別具意義。 活動將於2012年12月05日至12月20日,華山文化創意園區中四B舉辦。 開放時間:週一至周五13.00~20.00 週六、日 10.00~21.00    2012年12月08日下午15.00開幕茶會。〈中四B〉 2012年12月15日、12月16日下午14.00攝影講座。 一、主題名稱/2012台北攝影節-影像新視界數位時代圖文閱境、飽覽美好生活映像 二、活動主題/ 1.攝影名家邀請展,新銳、先鋒攝影展—瞬間與永恆為推廣藝術融入生活的理念,及配合政府文化創意產業政策,2012年台北攝影節重新啟動,當年充滿理想的青年也變成中壯年的社會菁英,台北攝影節以攝影名家攝影作為瞬間與永恆主軸展出,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與價值。 攝影是最真實的視覺印象,亦是最切實的影像紀錄。透過它昔日的紀錄留下珍貴的歷史鏡頭。現在的攝影,它當下呈現動人心弦之影像,它更展現無遠弗屆的風貌。因此攝影的影像語言,不止是平面印象,傳播訊息亦不止於光影變化的畫面。它的影像留住過去、敘述現在、展望未來,這是攝影人文紀錄的脈絡。 攝影雖然普及,但攝影家集其一生創作經驗與美學素養,每張作品皆為生命的寫照,尤其珍貴與價值。 台北、平遙攝影節推薦12位 A.參展作家~台北- 台灣名家-莊 靈、莊明景、梁正居、張照堂、郭英聲 台灣新銳-鍾順龍、邵易謹、盧昱瑞、楊哲一 大陸名家-阿 音、鍾維新、歐陽星凱、王 琛、李柔軔、 大陸先鋒-張晉、鍾銳鈞、盧彥鵬、汪春龍 B.邀請名單~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鐘永和、康台生、林添福 2.攝影經典作品典藏展—時間的光環 這一次台北攝影節不但在深度與廣度都力圖突破往年的規模,透過名家攝影、作品典藏、與藝術家徵件,企圖將台灣長久以來老中青三代辛辛苦苦經營的攝影藝術版圖堅實的鞏固起來。為了推展典藏,健全攝影發展,這一次經典作品典藏展特別以「時間的光環」為主題,不但對於時光回溯、人文故事、歷史容顏加以深化,以展現出攝影本質對於「時間」的執著,讓我們看到在一張張漲片裡充滿「此曾在」的「時間的光環」。同時也希望進一步從傳統延伸到數位技術,以新觀念、新技術展現攝影在超越既有的限制之後,突破時間與空間的極限,而呈現出一種新時代的視覺,透過影像新視界讓我們看到一個新的「時間的光環」。 在「時間的光環」理念之下我們可以廣納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協會、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協會、中華名國畫廊博覽協會裡面早已被市場接受,或是具有被市場接受潛力的攝影家,一起來共襄盛舉,透過這一次盛況空前的完美展覽,建立起活絡的攝影藝術市場。 攝影家 ~ 台灣: 莊 靈、莊明景、梁正居、張照堂、郭英聲、林柏梁、呂良遠、全會華、 康台生、張蒼松、葉銘源、鐘永和、楊永智、蔡文祥、黃子明、游本寬、 林國彰、陳春祿、何經泰、高志尊、章光和、張宏聲、杜宗尚、陳順築、 潘小俠、林添福、許哲瑜、劉振祥、 沈昭良、江思賢、張美陵、張詠婕、 周致剛、周鑫泉、翁庭華、唐健風、吳政璋、張國治、陳贊雲、黃文勇、 洪志傑、蕭培賢、周慶輝、金成財、鄧博仁、姚瑞中、鍾順龍、邱國峻、 蔡顯國、王煒昶、洪世國、盧根正、陳斌華、楊鎮豪、邵易謹、楊哲一、 盧翌瑞、陳哲偉、王琬瑜、侯怡婷、楊文卿、馮文星、王建揚、徐欽敏、 黃東明、鍾文音、溫海濤、吳毅平、高政全、伍 百、陳 昇、劉 耀、 簡榮泰、潘慧敏。 大陸: 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推薦 3.文學、美術、音樂家的攝影眼 攝影術誕如今生已有一百七十三年,這集於化學、光學、美學三大元素的藝術媒體,改寫了人類歷史文化,記錄許許多多的文化資產,近年來科技之精進、促使攝影器材,達到精密細微、且機型多樣功能操作多元,創作題材、觀念趨於多媒材之運用,尤在2000年之後數位相機革命性的精進,輕巧、短小、細薄、形美,功能提高、性能極佳,攜帶方便隨性紀錄,將人們帶入生活萬象世界。 時間、空間承載勝命歷程,人類自嬰兒新生命呱呱墮地,開始 一生的時空之旅,生命隨著歲月成長,空間相對不停地更迭,人們初始應接不暇有趣的生活。生活動靜;動於有形、靜於無形,生活中每一個人是生活的體驗者、觀察者、實踐者。邀請文學、美術、音樂家,透過不同藝術領域視覺經驗,對攝影之觀點有其個人特殊觸角,與攝影家表現手法相行對應,並帶給大眾對攝影呈現多面認識,一個極為有意思的攝影眼。 邀請~楊小濱、劉克襄、鍾文音、曾郁雯、吳德亮、伍 百、陳 昇、孫 超、席慕蓉、李義弘、翁國鈞、陳克華、張國治、林佛兒。 4.手機生活印相攝影: 主題:“隨手發現台灣之美”手機攝影展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網路時代之發展,現在的攝影以更即時、即地的方式,擴散成為社群網絡,情感聯繫的主要媒介;許多人以隨身手機紀錄下自己生活細節,以更真實的每個當下,捕捉許多生活感人故事。我們也可以發現,越來越多令人動容而被快速分享,引發共鳴與討論的照片,其背後的作者都未必是所謂的專業攝影師;這些影像也許沒有高深的技巧或成熟的構圖,但是卻都能見到對生活中的敏銳觀察,以及對生命散發的動人熱情; 當然這也讓傳統攝影的意義與價值有了顯著的改變。 藉由手機的拍照功能,大家都可以是生活藝術旅行者,隨手發現台灣之美,彼此分享更多歲月中有意思的動靜。2012台北攝影節,為讓攝影成一種生活樂趣,特別規畫“隨手發現台灣之美”手機攝影,全民共同參與攝影藝文活動,輕鬆怡悅的生活發現,不分男女老幼,參加隨手發現台灣之美”手機攝影,感受一個不一樣的手機生活印相攝影。 活動辦法: 1. EPSON列印輸出為6*8in照片,張貼於攝影節活動現場的<攝影牆板張貼>公開展出。 2. 現場所展出的作品,舉辦觀眾票選活動;由觀眾選出數名人氣特別獎,以增加民眾參與的意願。 3. 評審團於攝影節期間,評出前三名作品,以及優選與佳作數名,於閉幕式舉行頒獎典禮。 4. 在獲得人氣特別獎的作品選票中,亦將抽出幸運的推薦觀眾,並頒發大會之紀念品。


相關文章

選擇顯示數目

標題 出版者 作者 Date
姚瑞中用藝術解放蔣公 聯合報 周美惠 2008-03-03
姚瑞中個展 戲謔政治敏感帶 自由時報 凌美雪 200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