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正之下:當代人權影像展

中正之下:當代人權影像展


展期: 2018-12-10 ~ 2019-03-17
開幕: 2018-12-10
展場: 國立中正紀念堂三樓藝廊
前往官網

策 展 人:林木材 參展藝術家/導演: 臺灣—王鼎曄、朱駿騰、余政達、姚瑞中 國外—安卓瑞恩.佩希Adrian Paci、克勞德.朗茲曼Claude Lanzmann、傑.羅森布萊特Jay Rosenblatt、馬歇爾.庫瑞Marshall Curry 作為一個當代人權影像展,能在中正紀念堂這個極具「指標性」意義的空間舉辦,有其特殊意義,也成為本次展覽發想時的核心命題:即所謂「人權」與「威權象徵/建築」,真的可以相容並存嗎?如果可以,那麼對台灣社會來說,該視為一種錯亂?還是一種過渡? 中正紀念堂因為其建造使命與空間傳統,始終引來許多關於獨裁威權、轉型正義、歷史真相的討論與爭議。本次展覽的展出空間的三樓藝廊,位於四樓蔣中正銅像的正下方,因為更為靠近建築本體的主要標的物,相較於其他樓層空間上也更為隱蔽,遊歷至此總帶給人一種神祕又微妙的身體感受。 由此出發,展名「中正之下」,不只是一種空間上的客觀描述,同時也是一項雙重隱喻:一方面欲探討的是在長時間威權統治下的台灣,即便自1987年起已解嚴多年,但戒嚴幽靈在歷史、回憶、認同、正義、真相等面向所造成的影響與錯亂,仍揮之不去;另一方面,「中正」所指稱和象徵的,也是台灣在長期的威權主義壓迫下,社會上所形成的帶有鄉愿與冷漠的「平庸之惡」,這種「又中又正」的意識形態遺毒,恐懼異己與未知,無法擁抱多元,也讓人們在關鍵時刻畏縮、怯弱與害怕,持續地複製保守思維。 「中正之下」透過選映藝術家與電影導演的共11件影音作品,聚焦在更為抽象的「意識型態」層面,觀眾可以從中自己尋找切入的角度並延伸想像,期待這樣的展覽能顛覆空間,解放意義,推促一個覺醒與啟蒙的思辨之始。 *** 參展作品及藝術家/導演介紹: 《Human Remains》傑.羅森布萊特Jay Rosenblatt / 1998 / 美國USA / 30 min 導演從各處搜集到五位知名獨裁者的檔案影像,分別是德國的希特勒、蘇俄的史達林、義大利的墨索里尼、西班牙的佛朗哥與中國的毛澤東,影片著重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與對話,經過巧妙的拼貼與轉譯,訴說著何謂邪惡的平庸。 傑.羅森布萊特Jay Rosenblat,從事電影拍攝工作已近30年,以精神分析題材聞名,尤其是一系列關於檔案影像的拼貼紀錄片,曾為2004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焦點影人,其作品獲獎無數且在世界各國映演。 《Interregnum》安卓瑞恩.佩希Adrian Paci / 2017 / 阿爾巴尼亞Albania / 18 min 原文片名來自拉丁語,有「中場休息」、「暫停」之意。導演拼貼多位獨裁者死後,由官方拍攝的全民與天地同悲的哀悼影像,包括震驚、致哀、跪拜或哭泣,官方動員加上影像的特寫長拍,集體創傷的假像竟成為歷史記憶。 安卓瑞恩.佩希Adrian Paci,當代藝術家,以表演和影音媒體見長。1969年出生於阿爾巴尼亞,為了逃避該地區的武裝暴力行動,他在1997年移居義大利,作品常帶著某種流亡狀態,以個人經驗出發,關注分離、鄉愁、記憶等主題。 《A Night at the Garden》馬歇爾.庫瑞Marshall Curry / 2017 / 美國USA/ 7 min 1939年,在號稱自由之都的美國紐約,有超過兩萬人聚集在麥迪遜花園廣場慶祝納粹主義的興起;幾個月後,德國納粹的大屠殺開始了…。導演意外發現了這段驚人的檔案影像,透過編排探討意識型態的散播與這段被遺忘的歷史。 馬歇爾.庫瑞Marshall Curry,曾兩度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導演生涯始於跟拍政治人物參選的《Street Fight》,第三部作品《大樹悲歌:地球解放陣線的故事》記錄環保人士因激進抗爭面臨牢獄之災的故事,獲得日舞影展最佳紀錄片。 《台灣,台灣》朱駿騰/ 2011 / 台灣Taiwan / 100 min 兩位演員分處兩地分開拍攝,彼此互不曉得對方的存在,在以中華民國國旗為背景的鏡頭前,兩人進行著喊著以「台灣」為唯一台詞的即興表演,在各種情緒與語氣的訴說下,台灣的意義逐漸耗盡…… 朱駿騰CHU Chun-teng,1982年出生於台北,2010年畢業於英國金匠大學藝術創作碩士班,曾任非營利空間「空場創作聚落」營運總監,其作品總以各種形式挑戰尖銳地挑戰自我認同與歷史衝突,並曾獲台北美術獎優選。 姚瑞中《歷史幽魂》等共4部 《歷史幽魂》2007 / 台灣Taiwan / 2m28s 作者化身成蔣公,於佈滿蔣介石銅像的慈湖雕塑紀念公園踢正步,現場空無人跡,只有鳥語花香與正步聲迴盪。 《玉山飄浮》2007 / 台灣Taiwan / 1m1s 於玉山實地拍攝,作者化身最高領導人在玉山頂峰上懸空飄浮,隨著國旗歌揮手致意。影片閃爍著彩色老影片獨有的斑駁氛圍,宛若歷史中陰魂不散的幽魂,冷不設防地給予觀者一個詭譎而曖昧的微笑。 《萬歲》2011 / 台灣Taiwan / 5m30s 以冷戰前線曾做為反攻大陸基地的金門為切入點,如今昔日輝煌的空間皆已破敗,作者所化身的獨裁者對著空無一人的廢棄禮堂高喊「萬歲!」,萬壽無疆的口號,已成為歷史宿命的永劫輪迴…… 《萬萬歲》2013 / 台灣Taiwan / 7m20s 1970年綠島監獄發生「泰源事件」,其後為加強對政治異己之整肅及監控興建了「綠洲山莊」。作者化身獨裁者回到破敗舊地大喊「萬歲」並透過電視放送,迴盪的聲響刺穿了獨裁大夢的荒謬。 姚瑞中,1969年出生於台北,1994年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理論組畢業,專長為攝影、裝置及繪畫,作品多產且涉獵層面廣泛,主要探討人類的荒謬處境,曾代表台灣參加多個國際重要藝術展覽,並出版多本著作。 《瘋狂電擊-中華民國國旗歌》王鼎曄/ 2014 / 台灣Taiwan / 1m30s 記錄唱國旗歌同時接受電擊的過程,電流做為一種壓迫方式,由弱到強,邊唱邊電,以這種痛楚的狀態,反映出一種假象的美好。 王鼎曄WANG Ding-yeh,2011年獲得德國德勒斯登高等藝術學院-卓越藝術家文憑。擅長使用錄像裝置與繪畫,作品環繞於自身、社會與環境議題,深信透過創作能與外部社會連結或是對抗,並且同時能自我療癒。 《中華民國頌》余政達/ 2010 / 台灣Taiwan / 3m9s 這首歌所堆疊的歌詞是成串的中國歷史符號,與現實的台灣處境完全無關,像是只能透過緬懷去挽回早已失去的輝煌。於是作者透過教唱外國人,利用他者身體的拼湊完成作品,回應集體記憶與觸碰國家主體的雙重荒謬。 余政達YU Cheng-ta,1983年出生於台南,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美術系及美術創作碩士班,曾獲台北美術獎首獎,並代表台灣參加第五十三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目前於台北定居及創作。 特別放映: 《浩劫》(Shoah)克勞德.朗茲曼Claude Lanzmann / 1985 / 法國France / 566 min 放映日期:108年2月16日及108年3月2日。 放映地點:本處演藝廳 作品及導演介紹: 「沒有人能再現這裡發生過的事,絕對不可能!」導演耗費11年走訪14個國家,訪談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證人與屠殺者。本片多次被票選為影史第一,也是探討大屠殺最具代表性的影片,影片主題是死亡而非倖存,因為生者無法為死者發聲,觀眾將搭上這班死亡列車,走入歷史的黑暗之心。 克勞德.朗茲曼Claude Lanzmann,1925年出生於法國巴黎,二戰期間積極參與地下抗德工作,年輕時是沙特與西蒙波娃的戰友,1970年開始拍攝紀錄片,所有影片都關注納粹大屠殺的真相與其對後世的影響,2011年獲法國政府頒發榮譽軍團勳章,於2018年七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