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学院与社会的关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不可分,学院艺术教育与“江湖”艺术创造性成果关系也从未象今天这样被命题为理解当代艺术发展的路径。 学院艺术教育其实是孕生实验艺术的母体,不只是“江湖”艺术想象式的颠覆对象;学院是当代艺术创作的实验室和精神战场,不只是“他者”被他者化,“艺术”被艺术化此类既带“边缘化”又带身份问题的权宜,而是国际化背景中的本土思想能在教育理论和创作方法上注意不停改变的历史景况,不以西方镜子或东方式对比作为学院教育存在的目的。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学院艺术与实验艺术互为语境,彼此砥砺,共同面对当代文化的危机和机遇,共同编织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和景观的事实便足以证明。 当代艺术与学院体制之间的关系是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一个重要命题。学院不仅是孕生实验艺术的文化母体,也不只是前卫艺术想象的颠覆对象,而且是当代艺术创作的实验室和精神战场。1980年代以来,美术学院与实验艺术互为语境,彼此砥砺,共同面对当代文化的危机和机遇,共同编织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和景观。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自1995年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探索实验艺术在学院中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方式,是国内第一个当代艺术教育的实验基地。2003年,针对当代艺术在当下特定的文化境况,更明确地确立了其学术指向:1,自由、多元、思想为先的艺术理念;2,跨媒体的创作教育体系;3,以文化研究为基础的艺术话语实践。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综合艺术系发起并执行,拟邀请全国各大高等美院从事实验艺术教育的优秀教师,以及对当代艺术教育有深入思考的知名艺术家共同参展,展示和分享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创作的经验与最新成果。同时,为学院80周年庆典献礼,旨在凸显中国美术学院与中国当代艺术史之间的密切关联,展现作为文化创新发动机的“学院的力量”主题。 本次展览将集中展示全国各地42位艺术家的100余件作品,以及当代艺术教学个案18例,涵盖绘画、摄影、装置、影像、多媒体戏剧等多种艺术媒介。 展览开幕后将举办“当代艺术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观摩研讨会,配合同期在我院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境遇与责任”文化论坛,形成“一展两会”的学术格局,打造2008年度的“杭州艺术春天”。 三.参展艺术家: 黄永砯、王广义、徐 冰、吴山专、杨福东、单 凡、孟禄丁、吕振光、 刘小东、吕胜中、黄小鹏、郑国谷、谷文达、吴卫鸣、邓国源、龚 彦、 刘 韡、薛宝暇(台)、姚瑞中(台)、Hector Rodriguez(港) 许江、张培力、耿建翌、施慧、王澍、张浩、王冬龄、陈守义、杨劲松、 顾黎明、管怀宾、邱志杰、高世强、何士扬、吴俊勇、陈彧君、严忠斌、 许亨、何力、陈焰、李青、郑端祥 当代实验艺术教学案例: 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北京大学美术学院、北京长征空间、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台南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新媒体系、建筑学院、现代书法中心、雕塑系、油画系 策展人及评论家: 巫鸿、王铭铭、朱青生、高名潞、卢 杰、顾振清、周彦、高士明、许知远、易英、俞可